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中国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正规股票杠杆平台,《每日经济新闻正规股票杠杆平台》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此前,COP30(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席执行官安娜·托尼提出全球南方国家正成为推动气候议程的重要力量,巴西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表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中国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对此,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的重大贡献有目共睹,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中国累计实施300多期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项目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应对,全球南方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挑战。”夏应显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展开剩余76%据夏应显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交流研讨班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帮助,受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致好评。
夏应显就此介绍了多个具体项目——
持续推动南南合作的“非洲光带”旗舰项目。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实施“非洲光带”旗舰项目,帮助5万户左右的非洲地区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顺利推动与7个非洲国家签署“非洲光带”合作文件。
持续开展早期预警项目。中国通过援赠微小卫星系统、气象风险预警支持系统等方式,帮助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预警能力。
积极实施南南合作的“清洁炉灶”旗舰项目。今年9月,李强总理在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上介绍,中国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清洁炉灶”百千万工程,助力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项目将聚焦发展中国家民用领域减排需求,为相关发展中国家减少薪柴使用、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帮助。
持续建设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老挝赛色塔、柬埔寨西哈努克低碳示范区的二期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动与塞舌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日利亚的低碳示范区的项目设计与开工实施。
持续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每年围绕减缓、适应、资金等主题举办能力建设研讨班,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业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实施了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的培训名额,助力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夏应显介绍,下一步,将持续落实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结合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需求,尽己所能做好项目实施与开发,持续推动低碳示范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非洲光带”“清洁炉灶”等旗舰项目的开发实施,打造气候援外新品牌。
持续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培训工作。同时加强气候变化领域援外项目设计与全链条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项目的总结宣传,持续扩大中国气候南南合作的影响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35661954
为重点排放单位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
今年,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何利用碳市场手段推动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对此,夏应显介绍,今年3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个行业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是今年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碳市场将有效推动这三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增强减排驱动,压实企业减排责任。夏应显介绍,“十五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个行业纳入后,将通过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有效地压实企业减排责任,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实现提供有效的保障。
其次是带动低碳投资,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夏应显进一步介绍,自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都建立了碳排放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将碳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碳市场的收益还能反哺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转型。全国碳市场扩围将驱动更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节能技改、提升管理效益等方式,减少碳排放,进而有效带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和投资,为重点排放单位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
第三是促进价值发现,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夏应显介绍,据统计,发电行业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在前两个履约周期实现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个行业纳入之后,行业的主体进一步多元,企业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跨行业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的是,碳价是通过交易行为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主要受供需关系、市场预期、交易行为以及市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暂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夏应显说。
夏应显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按照两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的相关工作部署,持续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在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推行配额有偿分配,丰富交易主体,进一步收紧这四个行业的配额。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强化碳市场的定价功能,推动形成更好反映真实减排成本的碳价,努力实现碳减排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于:四川省鼎合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